廣寧縣坑口鎮獅村村民無人不知“白頭佬”。這個高高瘦瘦、頭髮花白的駐村幹部,一年來常常背著個黑色電買屋腦包,為修路、蓋房等事務奔走在村子里。大部分村民都認得他,卻不知他名叫顧正飛,中山市國稅局的一名58歲老幹部。
  去年6月,中山市啟動了對口幫扶肇慶市和河源市75條貧困村的工作。在中山對口幫扶的肇慶市和河源市駐村扶貧隊伍中,活躍著一群與顧正飛類似的人。這群有著二三十年黨齡的老黨員,有的即將從崗位上退固態硬碟下,但他們放棄了難得的清閑工作,重新回到貧困村的田間地頭,串巷入戶,與村民共謀致富。
  這群老黨員有的是因為上一輪扶貧經驗豐富單位極力輓留“再乾一輪”,有的是因為要發揮餘熱主動請纓“下基層、乾實事”。因為經驗豐富,他們也被委以重任:做好“傳幫帶”管好駐村隊伍、監督好年輕幹部新竹買房子,示範帶頭站好最後一班崗。他們退而不休,繼續為了扶貧工作奉獻寶貴的智慧和經驗,重新走出自己人生中的“最新一公里”,用他們的腳步對接打通扶貧工作的“最後一公里”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張婧 李秀婷 SD記憶卡實習生 黃群好 發自肇慶
  (圖片由受租房子訪者提供)
  ●●●選定項目謀發展
  杏花村變樣只需一年多
  夏收時節,金黃的稻穀鋪開在封開縣杏花鎮和平村新建的文化廣場上,接受著盛夏陽光的照射。不遠處的村委辦公室剛剛簡單裝修完,4台新電腦整齊地擺放在辦公桌上。57歲的廖漢標常常從這裡開始一天的工作,作為第二輪“雙到扶貧”的駐村幹部,他已經在這裡工作生活了一年多。
  早上6時準時起床,吃完早飯後廖漢標跟往常一樣,早早來到了村委會辦公。如今正是扶貧重點項目60畝中藥材千斤拔和牛大力生長的關鍵時刻,廖漢標幾乎每天都要到種植基地看看中藥藥苗的生長情況。
  “平常人根本就想象不到會有那麼多困難。”談起種植基地的建設,廖漢標感慨萬分。剛駐村時經過幾番考察,駐村幹部們找到了適合杏花村發展的種植項目,連銷路都不用愁——收穫的千斤拔和牛大力將被送往中山的製藥廠。
  定下項目後,駐村幹部就與村幹部們商量,著手尋找可種植的地塊,沒想到從這裡開始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狀況。
  首先被選中的是266省道旁閑置的農田,從廣西請來的技術員一下就否定了這塊地——地勢低窪,排水不暢可能會導致藥苗爛根;第二次大家選擇了一片排水絕對不成問題的山坡地,但山坡地上已被村民種滿樹苗,光是賠青苗費就夠嗆;村前倒是有一大片合適的田地,但地里夾雜著幾座墳包,而村民們因“風水”問題並不願改變現狀。幾番擇地的背後是廖漢標和同事們與村民大量艱難的溝通。
  今年4月,種植基地終於選定在村子後山的一片荒地上。為了將荒地變成耕地,廖漢標找來了除草機來除草,原本以為很快就能搞定,但沒想到草長得太高,常常被卷入齒輪後卡住。
  料理好了荒地種下藥苗,卻沒想到幾場大雨把通向種植基地的路攪得泥濘不堪,鬆軟的路基讓運肥料的卡車無法開進,只能先用草把泥路鋪滿,卡車才能進入。灑下肥料後,還沒見到藥苗長起,雜草卻驚人地先長起來。由於中藥材要求不能使用除草劑,大熱天里駐村幹部、村幹部和雇用的村民一起下地拔草。
  基層工作複雜而具體,面對各種各樣的突髮狀況,已經有過一輪扶貧工作經驗的老廖應對得還算游刃有餘。“萬事開頭難,上一輪扶貧剛開始也非常不順,到後來就越來越好了。”在這段對於他而言略顯焦灼的時間里,作為小組長的廖漢標和其他兩名駐村幹部一起,還做了許多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事。
  村委辦公室煥然一新,旁邊的破房子被建成了衛生室;村裡的和平小學年久失修,廖漢標剛來的時候小學里“連玻璃都沒有一塊是好的”,現在和平小學的泥地廣場變成了水泥廣場,門窗、桌椅全部被替換一新;每天傍晚時分,文化廣場的稻穀被收起後,這裡就變成了村民們休閑娛樂的場所;目前,村內還有一段道路正準備硬底化建設……僅僅一年多,杏花村就變了樣。
  ●●●老黨員如同“百寶箱”
  把貧困戶印在腦海裡
  距離杏花村20多公里的德慶縣官圩鎮良安村,一年多來同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同為駐村幹部小組長的郭堯華,仍記得他剛來村子時受到的“震撼”。
  今年61歲的郭堯華曾是中山市房屋安全鑒定所所長,在房地產這一行幹了半輩子的他,剛來良安村時,一看到貧困戶梁棣蘭家的破房子就忍不住紅了眼睛,“感覺一下回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竟然還有人住在這樣的房子里。”
  郭堯華對房屋安全鑒定有著豐富的經驗,他非常清楚這座破屋對這一家四口人的威脅。幫扶的行動有條不紊,如今梁棣蘭的新家正在建設中,一家人暫時安頓在駐村幹部為他們租下的房子中,不久就可以搬進新家。
  幫助梁棣蘭家建房只是駐村幹部們完成的一件小事。駐扎在良安村的3名駐村幹部中,郭堯華最為年長。“可能我年紀比較大,比較有權威。”在郭堯華看來,他在駐村幹部里擔負的是“總協調員”的角色。在村子里要協調與村民、村幹部的關係,還要協調好駐村幹部與鎮、縣兩級的關係;與此同時,更要協調好中山市住建局、人防辦等5家聯合扶貧單位的關係。在這個角色上,經驗和閱歷就是他的優勢。
  理順了各層關係,良安村的各個項目進展“神速”。在這一年多里,門前長滿荒草、幾乎被廢棄的村委辦公樓重新裝修啟用;1.4公里長的硬底化機耕路方便了村民的出入;新修的燈光健身廣場成為村裡孩子的樂園;甘硒羅漢果、宮山貢李兩個種植項目順利上馬,目前僅依靠賣宮山貢李種苗就已經產生了不小的收益。
  看著良安村一年來的變化,郭堯華對自己的工作還算滿意。談到離家在這裡沒有親朋好友時,他幽默地說:“現在不是我想找他們,是他們找我,一些老闆朋友去年給我拿了30多萬元搞民生項目做好事,行善積德。現在他們是主動想來看看有什麼好事還可以做做”。
  對於駐村幹部而言,扶貧無小事。在每個駐村幹部既是宿舍又是辦公室的房間里,都整齊地堆疊著一本本貧困戶的詳細資料。通過多次走訪調查和慰問,全村貧困戶的情況牢牢地印在了郭堯華的腦海裡。
  62歲的貧困戶何沛凡是一名養蜂人,他與18箱蜜蜂相依為命,與蜜蜂同住一屋;還有另外幾戶貧困戶散養了一些土雞,除此外也沒有收入來源。
  郭堯華在跟中山的朋友們聊天時,就開始註意推銷蜂蜜和土雞。沒想到這兩樣農產品受到了朋友們熱情的歡迎,有時還得提前預約,不僅不愁銷路,價格還上去了。“如果可以,我還想叫幾戶貧困戶訂單養殖,起碼能解決這戶貧困戶的收入問題”。
  對於年輕幹部而言,老黨員如同一個“百寶箱”,解決不了的困難、難辦的事,經過老黨員的手一下就順利了。7月3日中山扶貧開發“雙到”工作肇慶片區現場會上,郭堯華向在場駐村幹部分享了良安村的成果與經驗。一位年輕駐村幹部對良安村的成績十分感佩:“從老黨員們的身上看到了我們的不足。”
  ●●●責任當頭敢承擔
  哪裡需要就去哪裡
  1978年入黨的廖漢標退伍轉業,做過老師、當過工人,最後到了銀行工作。原本擔任中國工商銀行中山分行原監察室主任、紀委副書記的他,4年前參與了汕尾的雙到扶貧工作,一干就是3年,成績可圈可點。
  “看著村子的變化非常有成就感,工作也十分充實,現在村支書還時不時給我電話。”談起自己的扶貧經歷,廖漢標眉飛色舞。這一次扶貧他依然熱情依舊,第二輪甄選駐村幹部,他毅然選擇了駐村。“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,代表的是中山的形象,所以一定要把扶貧工作做好。”
  眼見著還有幾個月就要退休的郭堯華,因為在房屋安全鑒定上積累了大量經驗,一些企業已經向他拋出了橄欖枝,希望他退休後能到企業當顧問。去年甄選駐村幹部時,單位領導一動員他就決定駐扎貧困村。“剛開始心理沒底,但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,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”。
  42歲的良安村貧困戶張買英,今年初收穫了駐村幹部為他家種植的4000多斤馬鈴薯後,增收了八九千元。張買英每次一看到郭堯華,都要招呼他到家裡吃飯。類似張買英這樣來自村民淳樸的感激,讓郭堯華在扶貧工作中收穫了許多的感動。“我這個年紀了,來這裡就是做善事。我們中山人的精神是博愛,把愛帶到德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。”
  “責任”是老黨員們提得最多的詞。“幫扶工作是一種社會責任,目前我要老老實實做好工作,發揮餘熱貢獻力量,為獅村人民做點事情”。廣寧縣坑口鎮獅村的駐村幹部顧正飛也即將退休,當上駐村幹部後他每天為修路、蓋房等事務奔走在村裡,暗下決心一定要“站好最後一班崗”。顧正飛一頭白髮,背個黑色電腦包的形象深入村民的心裡,獅村許多人不認識顧正飛,卻無人不識“白頭佬”。
  除了工作時的充實、心靈上的感動,駐村生活遠離大城市的方便和熱鬧,略顯寂寞的生活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過多煩惱。當初中山市甄選駐村幹部時,許多部門都不約而同實行“老中青”組合成駐村工作組,當時扶貧辦還擔心老同志吃不了苦。如今看來,老黨員們在農村也同樣過得充實而快樂。
  廖漢標在宿舍的陽臺上種植了節瓜、西紅柿等,每天早起給它們澆澆水,看著它們開花結果,收穫後吃著自己種出的果實,“有不一樣的滿足感”。雖然住宿條件遠遠不如舒適的家裡,每周還要兩地奔波,但郭堯華覺得自己的生活健康了不少。“現在曬得黑多了,也瘦身了,每天都要到村裡、基地走走。”
  廖漢標、郭堯華、顧正飛只是中山雙到扶貧駐村老黨員中的一部分。這些老黨員在扶貧工作中給予年輕幹部幫助和指導,有時駐縣工作組也會組織這些老黨員作為巡查組、督查檢查片區工作,真正讓這些老黨員、老同志在扶貧一線煥發第二春,為扶貧事業添磚加瓦。
  對於老黨員們來說,今後兩年也許將會更加忙碌,“已經進入了扶貧階段的‘攻堅年’,要繼續做好事,做實事。只有把事做好,心裡才能舒坦。”廖漢標說。  (原標題:老黨員扶貧走出“最新一公里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l54nlsx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